養貓人不是貓奴!

20多年前開始養貓,那時很少聽人說愛貓的人是「貓奴」,極其量只叫「貓癡」,但那要屬於瘋愛的程度才算得上,家裡養數隻貓,從來只是一種生活形式。真想不到今天養貓,竟然有人會說是主僕的枷鎖,媒體或弄筆之人,常過分地濫用「貓奴」來稱呼愛貓之人,令之已變成帶著貶意的用詞,實在叫人難忍。

奴性發作?

說到「貓奴」一詞,實難於考究,因為在家貓的歷史上,根本從來沒有養貓的人會把自己當成奴隸,古代埃及雖有視貓為神靈的歷史,但視貓為神靈供奉,最後都是為了保護貓,雖會懲罰殺害貓的人,但與把人當成貓的奴隸之說,似乎還有距離,拉不上關係,反而有權勢的人把低層的人當成奴勞的奴隸制度歷史就滿滿都是。

近十年,很多養貓的人都開始習慣自稱「貓奴」,甚至用這一詞來自嘲,在中國人的社會,似乎是用得最多,尤其是香港,隨便就說成「主子與貓奴」的關係,不自覺地就會這樣去表達,情況已變得愈來愈嚴重。莫非我們祖先在奴隸制度下太久,骨子裡的奴性突然隔代散發出來……。今日不是人人都在抵抗權力的玩弄,高呼自由民主和平等嗎?為甚麼這麼低俗和輕視別人的用語可以隨口說出來,甚至用來嘲弄和調侃?

玩忽心態?

或許有人會說,這只是新興用詞,網絡文化興起,人云亦云,當是玩玩,不用太認真。但老實說,養貓從來不是玩的,是需要重視生命的。正是因為太多人有玩忽心態,難怪會有這麼多虐待和遺棄個案在重演。亂玩文字、亂玩貓,都是不應該的,好一句「網絡文化」,其實不就又是一個亂來的藉口,難道我們現實生活掛上「網絡文化」,甚麼錯都能在網絡中煙消雲散吧?更何況「網絡」並不等於錯和不認真。

中文字有歷史、有淵源,要用就不能錯,錯了就要糾正。網上可找到「奴」字的解釋:女從又(手),古之辠(罪)人也。《周禮》曰:「其奴,男子入於辠隸,女子入於舂槁。」,這個字左為「女」,右邊為「又」,就明白與女人有關,原來右邊是指一隻手,有把女性掠奪起來的意思,本意乃是女性的奴僕,女人被逼去做勞動的工作,當然後來男女皆可為奴,而男性多為有罪之人。其實古時的男尊女卑,相信大家作為中國人也很了解,真不明白這個詞有甚麼好玩,玩到貓與主人的關係上去?

_MG_2180_1

▲金文。左為一個女人,右為一隻手抓住,就是奴僕的意思。

_MG_2179_1

▲小篆

_MG_2181_1

▲現在的寫法

養貓需要理性的愛

為甚麼養貓要認真,因為養之前,你必須很清楚自己有沒有養貓的能力和能否付出足夠的愛心,去換取貓兒對自己的信任和付出的愛。因為養貓不單是餵食,也要時刻留意牠們的健康,盡責去照料,如果說花時間清理一下排泄物就等於做奴隸,花點錢看獸醫、買食物就等於吃大虧,那實在太膚淺了吧,你又怎能養貓?這等於有些人把養育孩子也視作為奴,說自己的一生都是為奉獻給孩子,當孩子長大後,因為種種原因離他們而去,就自責自悔,覺得自己吃虧,道理是一樣的,難道養育孩子真的不需要用愛嗎?難道甚麼都是為了投資?

當你沒打算理性地評估自己能否付出愛,奉勸你就別去做傻事,更何必要委屈自己去做一個奴隸。

68e46fd1tb52bea56bc24&690

▲ 作家冰心愛貓最為人所知。(網上圖片)

是否太無知?

養貓之前,大家應該多看點文章和多向養貓的朋友問意見,甚至找機會親身接觸貓,很多人將貓的個性和行為視作為主、僕之關係,這是最無知的。

貓大多不喜歡經常跟人黏在一起,牠們每天需要自個兒睡12小時以上,牠們當然需要主人定時餵食和清理排泄物,看似與主人互動的時間不多,有些甚至可能抗拒被人觸摸,但有養貓的人都知道,其實牠們是會花很長時間在自己覺得安全的位置上留意著主人的一舉一動,自動地與主人產生一種獨特的互動關係,而且更是每隻貓都不同,這正正是喜愛貓的人選擇以貓為伴的原因,要做的是慢慢建立互信,最後要摸要抱都不成問題。

所以,不要再把貓的天性視為主僕行為,把自己當成「貓奴」,然後又在別人面前大談養貓之苦,又說自己如何侍奉主上,因為這實在是無知的表現。如果你明明養得很好,自己和貓都能互相適應,那更不應亂用「貓奴」一詞,應該多分享和交流經驗,讓大家珍視自己的愛貓,宣揚愛護動物的真正意義,說到底,如果真要支持愛護動物,就應該做到最佳平衡。

新興文化是文化嗎?

當然,Facebook的流行,就會令人如蟻附羶,為了「Like」甚麼都要嘩眾取寵,似乎就脫軌了,如果說扭曲、誇張和散發無知愚昧就是「新文化」,那抱歉了,筆者不能苟同。

在物質未有那麼豐裕的時候,人們都會用貓來治鼠,那是互惠;後來也用來當寵物,率性地互憫互憐,讓愛溢於家裡,每天都有話題、有故事,是互相扶持。不妨看看文壇中人如何看待貓吧,筆者隨便在家裡找到這本《貓啊,貓》,編者是陳子善,內裡集結了多位作者關於貓的文章,如靳以、豐子愷、柏楊、季羡林、魯迅、徐志摩、周作人、郭沫若、老舍、冰心等等。

他們筆下,沒有視養貓為奴僕,但用文字來形容貓或與貓互動之間的關係,就真是十分確切,到今天都不會有甚麼大變化。當中不少更是愛貓之人,如冰心、豐子愷和季羡林,當然也有仇貓之人,如魯迅和老舍,甚至老舍在文中說自己吃過貓,但他們對貓裡裡外外的刻劃都是頗實在和有趣的,閱過後無論你對貓變得更加喜愛,抑或更加厭惡,其實都是好事,因為你會更清楚自己的喜惡,更懂得去選擇,更不會盲目地去做一個奴才,亂把貓帶回家,害苦了自己和貓兒。

_MG_2182_1

▲《貓啊,貓》、編:陳子善、出版:山東畫報出版社、ISBN: 7-80603-827-2

_MG_2183_1

▲豐子愷的文章與畫作

豐子愷與貓_124705665_21n

▲豐子愷與貓。(網上圖片: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shuhua/2013-05/14/c_124705665.htm)

向貓學習

季羡林寫的《老貓》開首有一段是這樣:「我從小就喜愛小動物。同小動物在一起,別有一番滋味。它們天真無邪,率性而行;有吃搶吃,有喝搶喝;不會說謊,不會推諉;受到懲罰,忍痛挨打;一轉眼間,照偷不誤。同它們在一起,我心裡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不像同人在一起那樣,應對進退,謹小慎微;斟酌詞句、保持距離。感到異常地別扭。」

他在文中也寫了一些養貓的想法,養了十多年貓,也悟出不少道理,也閱過生與死,老貓啟發了他思考老年生活,文中有一句:「我同貓們相處久了,覺得牠們有些東西確實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這些萬物之靈應該屈尊一下,學習學習。」

各位朋友,養貓的人絕對不是奴才,養貓過程中的點滴,或許會成為你的人生閱歷,縱使自己養的貓好像與世界沒甚麼牽連,但至少在你作為一個主人的心坎裡,會留下一些永遠不能忘掉的體會,那與奴役必無關係。

大家如真的要分享的話,當然應是那些充滿愛的經驗,那是不用靦腆地用玩忽的詞彙來表達的,對不對?是的,世界在變,養貓的方法也在變,從前都是檢來的或自來的貓,牠們可能跑到屋外解決大小二便,現在則不同,都要在室內養,也怕牠們得了病,所以現在養貓的人,變就要變得更堅強和重視知識,更不應無知地盲目附和。

季122403007

▲季羡林與貓。季精通梵語、巴利語、吐火羅語等語言,是世上不多的吐火羅語研究學者,終年97歲。(網上圖片:http://cul.qq.com/a/20150718/005622.htm)

從今起,不要再自稱或稱他人為貓奴!



「養貓人不是貓奴!」 有一則迴響

  1. […] 養貓人不是貓奴! Ailurophile Cat herder Cat herders Day herder 剝削 剷屎官 奴 奴隸 封建 愛貓人 窮富不均 貓 貓奴 貓癡 貓迷 馴服 【養貓新手79】貓、犬蛔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