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貓新手80】拒做「貓奴」

在中國人社會,已把養貓的人汜濫地叫作「貓奴」,甚至有人把這個詞錯指是從西方引入的……

牧與奴之分別

筆者最近聽人說「貓奴」一詞源頭是西方「Cat herder」(牧貓人)一詞,後傳至東洋,再受華人社會應用。但Herder是牧羊人(Shepherd)之意,又怎會變成日文「貓奴」,再成為中文的「貓奴」呢?實在奇怪。

上網再搜尋,發現「Cat herder」算是頗新的用詞,與商業管理或處事有關,大概是把試圖馴服貓所費的勁度去形容處理棘手的人或事物的難度,也有商業宣傳利用這詞或概念來推銷自己的產品或服務。簡單而言,一個「Cat Herder」就是要把難搞的人或事擺平。當然,眾所周知,貓的性格飄忽,根本難以馴服,如欲令牠一切如你所願,相信大部份人都知是徒勞的。然而「牧貓」這詞並不負面,難馴不代表不可控,能懂得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還算是一個牧者,所以大家養貓不要氣餒,繼續努力牧好你的貓兒!

▲有人把每年12月15日定為Cat Herders Day(貓牧人日),來認可那些生活或工作上有如牧養貓兒般不容易的人。參考網址:https://nationaltoday.com/cat-herders-day/

亂用「奴」字

日本有「貓奴」一詞嗎?並沒有,但愛貓如命的人則會被形容為有如溺愛孩子般的家長,所以有「溺愛貓的人」一詞,極其量有日本人用「貓僕人」來形容,這該可說是與中文「貓奴」意思最接近。不過,「奴」從英該叫Slave,僕人該叫Servant,公務員叫Civil Servant,現代文明而言,絕對沒有令人感到僕者是低下到做奴做婢的封建意思。

是故,編者認為「貓奴」一詞不單負面,而且落後,是濫用中文字詞的一個案例,尤其中國在解除封建帝制百多年後,還有人試圖復辟剝削、奴役別人的體制,作為中國人更應避免用「奴」來作標籤,雖有人說是一種趣味,其實十分低級和無知,尤其祖先和我們,到現在仍經歷著因為復辟封建帶來的苦難,如輕言用「奴」來綑綁自己或別人,那是對革命先烈的侮蔑。有一些人更拿「約定俗成」來作辯解,這更無知,錯的就是錯,錯到今日竟引用「Cat herder」來解作為源頭,更是大謬,如跟隨著別人的錯再三地錯,實屬過份。

就簡單作個例,在香港人們要置業,買一個住宅單位給自己和家人有一個安樂窩,往往要花盡畢生積蓄,拼盡勁去工作賺錢供款還債,所以有「樓奴」的消極叫法,煞是悲哀。其實,就算租住也不容易,這正正是因為制度不善、窮富不均,供活人正常居住的地方竟然是可奪命般昂貴,這無疑逼人變成了既得利益者腳下的奴隸。雖說人生來平等,但我們社會還是維持著一些人富裕優渥,同時又有大量人卻要被剝削,捉襟見肘。

其他用詞

編者十分希望養貓的人不要淪為奴,一旦為奴,那真是人、貓不幸,當你沒能力去養貓,確實不該去養!因為那才是你一個正常思為後的明智決定,避免了很多如虐貓、棄貓等悲劇的發生。那些花費和所需的時間是基本的,如果說清理貓砂是有如奴婢或宮侍太監的「剷屎官」,那就更無稽,因為養貓首要做就是讓牠們正常吃、喝、拉,是最小兒科的事情。

而且,中、西方巳有足夠形容愛貓的人的用詞,愛貓人(Cat Lovers)、貓迷(Cat Fanciers)就最簡單直接,還有一個可稱得上是「貓癡」(Ailurophile),即瘋愛貓到成癖。縱使有極小數的西方人曾用「Cat Salve(貓奴)」,但根本普及不來,因為與他們普遍的文明價值觀對接不上。

總結而言,牧養者與被人剝削或虐待的奴僕完全是兩回事!前者是要去令事情under control,後者則是身不由己、任人魚肉。如說「貓奴」是源自西方,根本南轅北轍,強用來形容養貓只能說是一種低級趣味。

編者6年前曾寫過的一篇文章,以前中國人養貓也沒說自己是奴,今天我們更不應退步:



「【養貓新手80】拒做「貓奴」」 有一則迴響

  1. 照顧動物需要心力,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一天工作回家,帶著疲累的身子踏入門,就被貓兒討飯債,自己未吃也得先給牠們餵飽,攰呀~~~以「奴」字來形容自己, 實是個人自嘲,精神上勉勵。

發表留言